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近日,比亚迪官方公布4月智驾车型销售数据,以213325辆的单月销量(占国内乘用车销量 71%)、超48万辆的累计销量(截至 2025年4月底),居智能辅助驾驶车型销量榜首。基于乘联会及第三方数据交叉验证的 “智能驾驶辅助车型 4 月品牌销量排行榜” 显示,比亚迪领先优势超鸿蒙智行、理想、小鹏等品牌销量总和两倍,中国智驾汽车市场 “一超多强” 格局显现。
细分来看,比亚迪的智驾车型渗透率达71%,普及速度领跑全行业。其智驾市场的爆发,折射的是中国新能源车全面走向智能化新阶段。今年,比亚迪推出 “全民智驾” 战略,以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技术矩阵为核心,“天神之眼 A” 三激光版用于高端仰望品牌,“天神之眼 B” 激光版服务腾势及比亚迪品牌,“天神之眼 C” 三目版适配方程豹及比亚迪品牌,覆盖高端到主流市场。
相比之下,其他车企智驾战略执行多为 “高低配功能分层”,与比亚迪 “全系智驾” 形成鲜明对比。此外,比亚迪每天超3000万公里的智驾数据生成量,为智驾系统进化提供有力支持,构建起技术护城河。
其实,一众搞智驾的对手最怕的不是特斯拉,而是销冠。数据方面,比亚迪构建的中国最大车云数据库,为智驾系统优化提供丰富数据;研发上,超12万名研发人员(含 5000多名智驾工程师)组成全球最大研发团队,实现软硬件全栈自研,保障技术迭代自主性与高效性;制造体系上,依托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体系,带动产业链协同,降低智驾技术普及成本。
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的变局。波士顿咨询预测,到2030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将突破8000亿美元。在这场智能化的马拉松中,中国车企既要应对特斯拉的持续创新,又要警惕传统巨头的绝地反击。大众集团宣布未来五年投入1800亿欧元转型,丰田计划2030年前推出30款纯电车型,这些数字背后是传统巨头的觉醒。中国车企若不能建立智能化护城河,电动化先发优势或将消弭于无形。
可见,智能化正在重塑汽车产业价值链。摩根士丹利研究显示,未来汽车价值构成中,硬件占比将降至40%,软件和服务占据主导地位。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、百度的Apollo系统、华为的智能座舱,这些技术模块构建起中国智能汽车的完整生态。比亚迪通过全栈自研打破技术壁垒,将激光雷达成本降低60%,这种技术突破使智能驾驶不再是豪华车的专属配置。
此外,城市交通治理的深层变革需求为智能化注入澎湃动力。北京亦庄自动驾驶示范区累计测试里程突破800万公里,上海奉贤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模拟2000种交通场景,这些数字背后是智慧城市与智能汽车的协同进化。当每辆汽车都成为数据节点,城市交通将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质变,拥堵指数下降30%不再是幻想。
尽管也有很多人会对智能驾驶各种挑剔。但是毋庸讳言,智驾车型渗透率达71%已经显示出,技术普惠是智能化发展趋势,规模化降本推动高端技术普及。数据、研发和制造能力协同是智驾技术进化关键。安全是智能化的前提和底线。随着 “全民智驾” 战略推进,无论是谁,只要销量提升带来智驾市场渗透率提升,那么反过来,也能推动数据积累,加速智驾系统进化,也将带动更多车企加大智驾领域投入,推动汽车工业向智能化、安全化、普惠化发展。
文|记者 戚耀琪
2025-05-30 02:55:32
2025-05-30 02:55:32
2025-05-30 02:55:32
2025-05-30 02:55:32
2025-05-30 02:55:32
2025-05-30 02:55:32
2025-05-30 02:55:32
2025-05-30 02:55:32
2025-05-30 02:55:32
2025-05-30 02:55:32